想象你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,这里没有喧嚣,只有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沙子与水交融的奇妙旋律。这就是我最近参加的沙沟游戏课,一场充满创意与乐趣的探索之旅。
那天,阳光明媚,我来到了元培幼儿园,一场别开生面的沙构游戏正在这里上演。孩子们分成小组,有的像小小建筑师,有的像小小艺术家,他们用沙子堆砌起一个个城堡、动物园、快递站和小丑公园。黄老师是这次活动的引导者,她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,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,在探索中成长。
“看,这是我的城堡,我要在这里举办一场盛大的派对!”一个孩子兴奋地向我展示他的作品。另一个孩子则专注地搭建着动物园,他告诉我:“我要让动物们在这里快乐地生活。”这些小小的工程师们,用他们的双手和想象力,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。
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主题,黄老师精心准备了三类材料:基础性材料、主题类材料和生成性材料。基础性材料是孩子们进行沙构游戏的基础,如铲子、勺子等;主题类材料则与游戏主题相关,如动物模型、交通工具等;生成性材料则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创造的,如用沙子堆砌的桥梁、隧道等。
在游戏过程中,黄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,适时地投放材料,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。例如,当孩子们在沙池中搭建城堡时,黄老师会提供一些小石子、小树枝等材料,让他们尝试用这些材料装饰城堡,使城堡更加丰富多彩。
在沙构游戏的过程中,教师们会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反思。他们会关注孩子们的互动情况、材料使用情况、想象情节等,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们进行游戏。
“红色组”的老师们在观察孩子们的互动情况,他们发现,在游戏中,孩子们会主动与同伴交流,共同解决问题。而“黄色组”的老师们则思考如何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升沙构游戏水平。他们提出,可以通过分组合作、提供适当帮助等方式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“蓝色组”的老师们则关注孩子们的创意建构,他们发现,在生成性材料的使用过程中,孩子们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。而“绿色组”的老师们则关注教师如何回应并持续鼓励幼儿的创造性。他们认为,教师应该尊重孩子们的想象,鼓励他们大胆尝试,不断探索。
在这次沙构游戏课中,杭州师范大学的朱晓斌教授莅临现场,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。他强调了沙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,并分享了他在沙构游戏研究方面的经验和心得。
“沙构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,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发展想象力、创造力、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朱教授说。
在朱教授的引领下,老师们对沙构游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也更加明确了如何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索和学习。
通过这次沙沟游戏课,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沙构游戏的魅力。它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,也让老师们在观察和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。我相信,在沙沟游戏的陪伴下,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