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力实践记:一场与孩子的心灵游戏之旅
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,五岁的儿子正坐在地上,手中的积木散落一地。你再次开口:“宝贝,是时候收起这些积木了。”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抗拒,甚至将手中的积木狠狠地砸向地面。这一幕,你是否也曾在育儿过程中遇到?
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,我正为儿子的玩具收纳问题头疼不已。书架上那本《游戏力》静静地躺在那里,仿佛在向我招手。当我翻开这本书,才恍然大悟:原来,孩子抗拒的从来不是规则本身,而是冰冷的说教方式。
那天,当儿子再次抗拒收拾玩具时,我决定尝试一下书中提到的“怪兽摧毁光之国”的游戏。我模仿他最喜欢的奥特曼,大声喊道:“宝贝,快变身,怪兽正在摧毁光之国!我们需要收纳侠来拯救它!”话音刚落,儿子立刻从抗拒变成了兴奋,他拿起收纳盒,变身成了宇宙护卫队的一员。二十分钟后,散落的积木被整齐地收纳好,而我的收获远不止整洁的房间——原来,孩子抗拒的只是我们冰冷的态度,而不是收纳本身。
《游戏力》中提到,游戏力的魔力在于消解权力的对抗。当孩子拒绝刷牙时,我们可以尝试“牙菌斑大作战”的游戏。让孩子扮演牙医,检查我们的牙齿,不仅能顺利完成清洁程序,还能在角色互换中培养责任感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还尝试了多种游戏力方法。比如,餐桌上的“美食探险家”、穿衣时的“机甲战士着装仪式”、超市采购的“物资运输任务”等。这些看似滑稽的互动,实际上暗合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——象征性游戏正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。
《游戏力》告诉我们,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。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,最好的方式是“玩给他看”,而不是“说给他听”。
记得有一次,儿子在幼儿园遇到了挫折,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。我决定陪他一起玩游戏。我们玩起了“超级英雄”的游戏,他扮演英雄,我扮演反派。在游戏中,他逐渐释放了情绪,重新找回了自信。
除了亲子游戏,我还尝试将游戏力融入自然教育中。在“以植物为师”的课程中,孩子们在自然中收集种子、观察植物生长,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。
元氏县教育局将游戏力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,通过心理拓展活动、心理情景剧表演等方式,帮助学生放松身心、提升社交与协作能力。
游戏力,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爱心的育儿方式。通过游戏,我们可以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,帮助他们健康成长。让我们放下说教,拿起游戏,开启一场与孩子的心灵游戏之旅吧!